师生活动

当前位置:首页  师生活动

我系詹沛达博士做客教师教育学院第二十五期“相观斋”茶座

[来源]:人员机构[日期]:2019-05-10[访问次数]:8

58日晚6:30,我院第二十五期“相观斋”茶座在17529如期举行。本期相观斋特别邀请我院詹沛达老师与广大学子分享量化研究专题知识。詹沛达老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检测协同创业中心,期间赴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进行博士培养,目前主要从事认知与学习评价方向的研究。詹老师将此次茶座定位为“互动型”的分享交流活动。

首先,同学们针对此次讨论主题提出了自己问题,詹老师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有效实用的建议。他幽默风趣而又不失严谨的讲解,为同学们揭开了“量化研究”的神秘面纱。



其次,詹老师就同学们预先提出的五个问题一一做了回应。这五个问题分别是:1.在做量化研究时,在何时需要质性研究弥补其缺陷?2.如何把握量化研究中的信效度?3.我们应掌握哪些数据统计方法?4.方差分析适用什么样的情境?5.在使用量化研究时,有什么误区?詹老师用了很长时间给同学们讲解了第一个问题,也就是量化研究背后的逻辑问题。詹老师特别强调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量化研究是有区别的,自然科学中的量化研究主要是为了发现某个问题,而社会科学中的量化研究是为了论证问题,反映出普遍的规律。除此,针对其他问题,詹老师重点给同学们着重讲解了效标效度、结构效度以及问卷和量表的联系和区别等等,同学们认真记录,可谓是收获颇丰。



最后,进入答疑环节。好几位同学就自己论文中涉及到的量化研究提出了几个问题,詹老师一一作了详细全面的回答,相信詹老师的回答让同学们对量化研究以及自己的研究问题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他建议道,如果想在国际上发刊,可以尝试使用量化研究的方法。詹老师认为,量化研究是我国教育和国际教育交流的工具,在助力我国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本次相观斋茶座活动中,学术功底深厚的詹沛达老师给大家分享了量化研究背后的逻辑,同学们受益匪浅,不仅学习了一种研究方法,也解答了自己心中的困惑。至此,第二十五期“相观斋”茶座接近尾声,在全体的合影留念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彭凡 

/李娜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