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李伟健教授课题组在SSCI期刊《Evolutionary Psychology》发表元认知与进化心理学交叉研究成果

[来源]:人员机构[日期]:2019-03-22[访问次数]:37

          近日,李伟健教授课题组在进化心理学领域权威期刊《Evolutionary Psychology上发表题为《(Pretty) Lady First: Effects of Mate-Related Motives on the Item-Selection Orders of Faces with Varying Attractiveness》的论文。课题组研究生(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院博士生)张宇驰为论文第一作者,课题组负责人李伟健教授和心理系李新宇副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0999)的资助。

          传统元认知学习领域的研究者采用不具有社会意义的词汇材料(如“大地”-“森林”),考察了影响学习者元认知监测及控制的因素及机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然而,基于词汇材料得到的研究结论,难以直接解释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元认知活动,且以往研究忽视了个体在不同情境下,具有的不同动机对元认知学习的潜在影响。

          进化心理学的理论指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发展出了具有生存适应功能的心理机制。与生存问题有关的线索,会激活个体的基本动机(fundamental motives)。个体在该动机的引导下,会产生具有功能性的心理与行为反应,从而提高个体的生存几率。求偶及相关问题(如追求理想配偶、保卫自己的配偶不被同性竞争者夺走等)是人类世代面临的重要生存问题。尽管以往研究发现,想象求偶相关情境会通过激活基本动机,引发具有适应功能的注意、记忆、决策等行为。但未有研究考察元认知控制这种高级的认知过程是否同样会受到求偶相关动机的影响。对该问题的探讨,不仅能拓宽元认知的研究范围,明晰动机对元认知的作用,而且能深化对基本动机与适应功能关系的理解。

Figure 1. Flow diagram of the self-paced face–name association study task (because of the copyright on the face database, the face image presented in this figure is a sketch map and not the actual experimental material).


          据此,李伟健教授课题组采用首次项目选择这一经典元认知控制指标作为因变量,以高、低吸引力女性面孔作为实验材料,通过2个系列实验,发现求偶动机会导致男性被试优先选择高吸引力女性面孔—姓名对进行学习;保卫配偶动机会导致女性被试优先选择高吸引力女性面孔—姓名对进行学习。

Figure 2. Proportions of the items chosen first for studying among highly attractive and less attractive faces for the mate-search and happiness-control conditions in Experiment 1.


Figure 3. Proportions of items chosen first for studying among highly attractive and less attractive faces for the mate-guarding and anxiety-control conditions in Experiment 2.


    这是李伟健教授课题组基于元认知议程模型(agenda-based regulation model; ABR model),对社会信息的元认知学习机制进行探索性研究的系列成果之一。在2015年,该课题组采用高、低吸引力女性面孔材料,以元认知自定步调学习时间作为因变量指标,初步验证了求偶相关动机对不同吸引力面孔的元认知控制的影响2016年,课题组成员李平(第一作者,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院博士生)等在李伟健教授与李新宇副教授指导下,发现个体元认知监测过程中的生命度(animacy)效应(个体对含生命度信息的材料给予了更高的学习判断值),成果发表于SSCI刊物Memory & Cognition,并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与引用。

    以往研究指出,探索因果关系的实验研究分为探究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两类。传统元认知研究聚焦于直接原因,回答的是“个体怎样学习”的问题,但难以解释在不同情境下,个体为何如此学习。进化心理学研究聚焦于根本原因,试图回答“为什么”的理论问题。该课题组的论文,结合元认知与进化心理学理论,回答了为何学习者在不同求偶动机激发下,如此记忆面孔材料的理论问题,首次解释了基本动机对元认知学习过程的重要作用,强调了考察社会信息的元认知过程的重要价值,拓宽了元认知与进化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据悉,近年来李伟健课题组聚焦 ABR 模型的核心内容——议程建构的内在机制,创新性地提出了“权衡决策观”,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在《Evolutionary Psychology》、《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Memory & Cognition》、《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等SSCI/SCI 期刊发表研究报告8篇,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等CSSCI刊源发表中文论文8 篇。


元认知与进化心理学交叉研究系列论文链接:

1. Zhang, Y., Li, X.*, Li, P., Jia, X., & Li, W.* (Pretty) Lady First: Effects of Mate-Related Motives on the Item-Selection Orders of Faces with Varying Attractiveness.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2019, 17.

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10.1177/1474704919834502

2. Li, P., Jia, X., Li, X.*, & Li, W.* The effect of animacy on metamemory. Memory & Cognition, 2016, 44, 696-705.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3758/s13421-016-0598-7

3. Li, W., Zhang, Y., Li, F., Li, X.*, Li, P., Jia, X., Chen, H., & Ji, H. Out of lust or jealousy: The effects of mate-related motives on study-time allocation to faces varying in attractiveness. PLoS ONE, 2015, 10(6):e0132207.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132207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