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良,教师教育学院2016级基础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董光恒教授,2018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读研期间,在《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science》、《Progress inNeuro-Psychopharmacology and Biological Psychiatry》等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其中《Diffusion-weighted MRI measures suggest increased white-matter integrity in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Evidence from the comparison with recreational Internet game users》一文于2018年6月发表;《Cortical thickness and volume abnormalities in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Evidence from comparison of recreational Internet game users》一文于2016年7月发表,被SCI和SSCI同时收录。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研究生期间,科研是王梓良的工作重心。百折不挠,严谨认真是王梓良的科研态度。做科研是一段曲折的路程,在数据分析、论文写作及投稿的过程中,王梓良遇到了许多棘手的问题。面对困难,他选择的是积极面对,迎难而上,沉下心来解决问题。最终,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谈到获得国奖的感受,他说:“得知自己是国奖获得者的瞬间还是很开心的,毕竟付出有了收获,但是很快就会回归平淡。不要有目的性的去想我就要拿什么奖,这样会很累的。选择自己想做的,然后做好它就好了。”他勉励学弟学妹们要沉下心来,踏实做好每一步。要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找准方向,为之努力,必然会得到想要的回报。
计划有序,劳逸平衡
高效的工作学习效率,强大的时间管理能力是王梓良平衡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关键。他表示,在学习的时候认真学习,该玩的时候认真玩,专心致志的做一件事情,自然会达到想要的平衡。闲暇时间,他也会通过做运动、看剧等活动来放松自己。他认为,“每个人都有压力大的时候,缓解压力的方法有很多,只要可以缓解压力,且不会影响身心健康,就是一种好的方法。”
心怀感恩,功成不居
谈到已经取得的进步,他最感激的是导师董光恒。“董光恒老师为人和蔼,学术严谨,科研能力很强,最重要的是待我们这些学生负责认真。”王梓良如是说:“从最开始接触陌生的脑电,由不懂到了解,再到慢慢深入以及设计实验、招募被试、发表论文,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导师的谆谆教导和无私帮助。”
常怀感恩之心,才能更好的前行。当谈及未来规划时,他说:“学到的知识越多,越能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带着对科研的兴趣和谦虚之心,王梓良十分笃定地要在科研之路上继续走下去,希望在不断充实自己的同时可以做出一些真正有意义的成果!
文/彭异芳
图/王梓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