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周晓林教授课题组在《美国科学院院刊》杂志发文,揭示优势和劣势不公平厌恶认知神经加工机制的差异

[来源]:人员机构[日期]:2018-08-17[访问次数]:31

  814日出版的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 PNAS)刊发了我校双聘教授、心理与脑科学研究院院长周晓林教授课题组的研究,“Distinguishing neural correlates of context-dependent advantageous- and disadvantageous-inequity aversion”。该研究揭示了优势和劣势不公平厌恶认知神经加工机制的差异。

  人类普遍厌恶不公平的资源分配,这一不公平厌恶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利他偏好。大量行为经济学研究表明,人们不仅厌恶自己比别人获得资源少(即劣势不公平厌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厌恶自己比别人获得资源多(即优势不公平厌恶);尽管个体对这两种类型的不公平均有厌恶倾向,他们对优势不公平的厌恶通常弱于其对劣势不公平的厌恶。演化和发展心理学的证据表明,劣势不公平厌恶出现在进化和人类发展的早期阶段,而优势不公平厌恶仅见于具有相对高级和成熟的社会-认知控制能力的黑猩猩和八岁以上的人类。这些证据提示,两种不公平厌恶可能涉及不同的心理和神经加工机制。

  在该研究中,周晓林课题组从不公平厌恶的情境依赖性角度出发,借助该课题组开发的人际互动范式来产生内疚及非内疚的社会情境、同时利用改良版***范式来获得个体决策的行为数据,再通过计算模型量化分析个体优势和劣势不公平厌恶的程度,并结合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研究优势和劣势不公平的神经基础。结果表明,优势和劣势不公平厌恶的加工涉及不同的认知神经机制,主要体现在脑岛神经表征的空间计量效应:优势不公平的加工主要与社会和心理理论相关的认知过程有关,涉及左侧前脑岛(aINS),右侧背外侧前额叶(DLPFC)和背内侧前额叶(DMPFC);劣势不公平的加工主要与情绪和冲突调控相关的认知过程有关,包括左侧后脑岛(pINS)、右侧杏仁核(amygdala)和背侧前扣带回(dACC)。

  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1630034)和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的资助。


Gao, X. *, Yu, H. *,Sáez, I., Blue, P. R., Zhu, L., Hsu, M., & Zhou, X. (2018). Distinguishing neural correlates of context-dependent advantageous- and disadvantageous-inequity aversio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USA,130(33), E7680-E7689.https://doi.org/10.1073/pnas.1802523115 (* equal contribution) 


原文链接: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8/07/27/1802523115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