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坚,教师教育学院心理学2013级研132班硕士研究生,师从康春花副教授,现已考取北京师范大学心理测量方向的博士。读研期间,先后在《心理科学》、《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专业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同时参与导师课题研究,被评为我校2014—2015年度优秀研究生。三年时光,他把优秀养成了一种习惯。
兴趣助力,走上科研路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孙小坚的成功验证了这句话的意义。当回忆起考博的动力时,他坚定地告诉我们兴趣促使他渴望继续研究学习。从他洋溢的笑脸与坚定的语气中,我们感受到了兴趣给他带来的幸福感。
三年来,孙小坚一直把阅读当成乐趣。平日他博览群书,积累了深厚的理论基础,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因此,以书海为伴的他已成长为师生眼中的小学者。回忆自己科研的经历,他说:“一篇优秀的论文需要反复地斟酌与思考,即使是题目也要深思熟虑,切忌因题目而混淆研究重点。还应抓住一个小方面进行深入挖掘,若是泛泛而谈,文章并无意义”。可借用荀子《劝学》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一言来归结他的成功。
目标指引,通往考博路
备考之路是毅力和刻苦铺成的漫漫长路,充分的准备是考博成功的前提。对他而言,备考的日子不觉辛苦反而觉得无比快乐。有计划的复习让他倍感踏实感,也让他在考博路上走得更坚定。早在研二时,他已确定好了研究方向,明确了考博目标,并从科研、英语、专业课三方面有计划的准备着。在科研方面,孙小坚十分注重积累理论知识,并密切关注学术研究动态,从书中、从其他学者的思想中提炼自己的观点,探寻新的研究视角,并积极与导师、同学们积极交流。在英语方面,他把精力集中在词汇与真题上,从细节着手,扩大词汇量的同时深化真题,把握题型,找到适合自己的答题技巧。在专业课方面,根据报考学校推荐的参考书籍进行有针对性、有计划的复习。对于复习内容的划分和复习时间的安排,他始终井井有条,按着计划一步一步地做好每件事。明确目标,有计划地前行是他通往考博路的重要法宝。
胸有成竹,实现考博梦
博士考试是层层选拨的过程,需要笔试和面试来考察专业能力和个人素质。特别是面试,孙小坚认为“面试需要一定的准备。首先向老师提供你的简历,这份简历主要内容包括自己的教育经历、学术成果、掌握的技术以及外语能力等,这是让老师对你有所了解的重要一步。除此之外,就是研究领域的准备,面试老师往往会根据你的研究领域提问题。其实,做好这两方面的充分准备是增加自信心的需要”。
最后,他总结道:“作为即将走上科研之路的博士生,踏实的专业基础、敏锐的学术思维和忠实的为人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只要认真踏实地对待一件事,遇到再大的阻碍也终能跨过去。这也是孙小坚留给我们最深的感触。
“天道酬勤”,孙小坚用其行动和成功诠释了它的意义,愿他的读博之路更精彩!
文/图 余晓芬